08:30
来源:经济之声
想要更多闲暇时光,你需要……
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
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家庭,
时间都是最重要的资源。
我们需要把有限的时间配置于两种活动:
工作和闲暇。
站在经济学的角度,
你应该怎样配置才能做到效用最大化?
听:
首先我们应该知道,这里的“工作”指一切有酬的活动,“闲暇”指一切无酬的活动。比如,闲暇包括家务劳动或其他社会义务劳动,当然也包括休息。决定家庭把多少时间用于工作,多少时间用于闲暇的,是劳动的价格工资。
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的供给。
替代效应是指因为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。简单说来就是,工资高了,工作的时间反而多了,闲暇时间少了。
为什么?因为闲暇是以放弃工作为代价的,所以,可以用工资来衡量闲暇的机会成本。比如,如果你工作一小时工资为100元,那么,闲暇一小时的机会成本就是100元。随着工资增加,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,人们就要减少闲暇,用工作来代替闲暇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工资越高的人越容易加班,闲暇的时间越少。
不过,工资增加还会引起另一种效应收入效应。我们知道,工资增加,自然收入也会增加,而收入增加又会引起消费者对各种“正常物品”的需求增加,这里的“正常物品”指的是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物品,闲暇也包括在其中。因此,随着收入增加,对闲暇的需求也增加了。要增加闲暇必须减少工作,因此,工资增加又会让家庭提供的劳动供给减少。
有人说,那么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不是正好冲突了吗?其实,最后的结果如何,取决于哪一种效应大。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,那么随着工资增加,家庭提供的劳动供给就会增加;反之,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,那么随着工资增加,家庭提供的劳动供给就会减少。
当家庭收入低时,随着工资提高,家庭劳动人口增加,妇女会走出家庭参加工作,甚至子女会提前工作,每个人的劳动时间也会延长,这就增加了劳动供给。但当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,随着工资提高,家庭劳动人口就会减少,妇女会回家相夫教子,子女上学的时间会更长。
所以,如果你想实现拥抱“诗和远方”的小目标,那么就先努力工作,提高收入吧。
想看《口袋里的经济学》的往期内容,
您可以到经济之声微信公众号的
菜单栏里查看!
责编、播讲:唐 婧
编审:刘志军、李
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阅读 ()
投诉
达到当天最大量